English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beat365体育官方网站

beat365官方网站

关于印发《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工作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0-02-16 17:32:47  浏览:

学校各单位:

根据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部署和学校《春季开学前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现将《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务处

                                                                                                        2020216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工作方案

、总体安排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以下简称第二学期)的教学工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疫情未解除,教师居家教、学生在家学的延期开学阶段;第二阶段,疫情缓解,接到上级通知正式开学阶段。延期开学阶段,各学院要按照学校要求,一律不允许学生返校,以任课教师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传授作为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在线教学,在线教学、辅导等相关工作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正式开学阶段,各学院要根据疫情发展形势、疫情防控需要和师生返校情况,认真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分类实施教学工作。

二、延期开学阶段的教学工作安排

(一)组织开展在线教学

1. 制定在线教学方案,实现课程由“线下”向“线上”迁移

1)各学院要组织开展在线教学,原则上第二学期开设的所有理论课程都要实现由“线下”向“线上”的融合和迁移,并于217日开始按课表开课。

2)各学院要根据教学服务管理平台导出的开课数据,填报各门课程的信息。课程信息包含但不限于:课程名称、任课教师、上课班级、开课方式以及其他预案等。

3)各学院要根据学校要求,制定第二学期的在线教学方案,着力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线教学方案和课程信息表电子版请于217日前以电子邮件发送到:jsfz@hqu.edu.cn

4)落实在线教学课程的主体责任。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由开课教师所在学院负责;公共体育课由体育学院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由创新创业学院负责;生命关怀与心理健康课程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境外生公共数学、物理、英语、思政类课程等由任课教师所在学院负责;通识教育选修课暂不开课。各公共课教学单位应当将教学方案反馈给相关学院。

2. 精选在线教学平台和在线课程资源

1)在线教学平台

任课教师可根据所授课程情况,选择合适的在线教学平台,采取合适的在线教学方式。

① 基于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的在线教学

教师可在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学银在线等教学平台搜寻与所授课程相同或相近的在线课程,在平台开设SPOC专班,将课程信息推送给学生,指导学生在平台自学并开展在线辅导、答疑和讨论,鼓励教师优先使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以及福课联盟推荐课程等优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优质课程资源平台链接见附件1)。

② 基于网络直播软件的直播教学

如果没有合适的在线课程资源,或者课程具有特殊性,可以采用直播方式开展网络教学。推荐使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钉钉、腾讯课堂等教学直播工具。开展直播教学的教师应选择合适的场所,并考虑网速、接收设备等因素,一旦出现网络卡顿现象,要有教学预案。有时差的还应考虑调整授课时间。

③ 基于自建课程资源的在线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某个网络教学平台自建数字课程资源,将课程PPT、音频、微课视频、教学计划、学习任务清单等教学资料上传平台,并向学生发布,利用QQ群或微信群与学生沟通。

推荐使用平台:超星数字课程中心http://hqu.fy.chaoxing.com/portal。教师登陆用户名:工号;教师登陆初始密码:123456(首次登陆请修改密码并验证手机号码,之后可以用手机号码登录“学习通APP”,并可以通过APP进行课程管理)。

2)在线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开课申请

① 在线课程资源的选择

目前,教育部组织 22 个在线课程平台制定了多样化的在线教学解决方案,免费开放在线课程 2.4 万余门;福建省教育厅也免费开放了1005门国家级、省级精品线上课程,171门国家级、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供各高校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用。

我校教师可在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超星学银等教学平台挑选课程资源。原则上优先选用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及时与有关平台对接,组织学生选课,确保按时在线学习。

② 在线课程的开课申请

A、引进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课程需要申请。申请地址:

https://u9ez0mf8uz.jiandaoyun.com/f/5e36adf879af44000680763c

申请前,请登录中国大学MOOC平台注册,并在个人设置里修改个人昵称和验证身份证号码。

B、引进学堂在线、智慧树和超星学银在线课程资源,请加入各教学平台微信群直接与公司服务人员联系。学堂在线联系人陈栋梁,电话:13599900273;智慧树网联系人林丽玲,电话:13606045951:超星学银联系人骆菁菁,电话:15980838805

C、教师应用自建课程资源和开展直播教学不需要申请,由学院统一登记并报教务处备案即可。

3. 抓好在线教学平台使用培训

各学院要组织开课教师参加在线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各项功能,积极开展基于在线教学平台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邀请各平台建立了多个微信和QQ群,推送在线培训信息,安排专业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平台操作指南和培训信息见附件2,各平台交流咨询QQ&微信群见附件3)。

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培训咨询服务联系人:邓娟,电话13656021169:周永恒,电话15060871035

  1. 落实在线教学保障

    1)各学院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结合教育部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等有关要求,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线上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2)各学院应落实各授课教师在线教学计划,并及时通知到所授课程学生班级及每一位学生,确保在线课程于217日能顺畅推出。刚开始阶段,如遇到问题或困难,请及时反映到教务处,共同协调采取应对措施。

    3)授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网络平台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提前准备在线教学资源和在线教学设计,并于开课前完成第1-4 周教学资源、教学日历上传,方便学生学习。教师要按教学需要建立在线课程群,发布课程公告、上传并不断丰富授课课件、视频、测验、练习、作业、参考资料等电子资源,利用在线课程平台互动功能组织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布置与批阅作业、辅导答疑、教学评价等工作,并做好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辅导。

    4)学院和教务部门要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提供的各项教学管理功能,加强在线教学监管,落实教学时间、内容、人员,确保教学效果。要充分发挥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带头作用,运用基层教学组织集体智慧,切实加强教师在线教学工作指导。

    5)为保障在线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务处全体人员、学院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各教学平台技术支持人员应保持电话畅通,接受师生咨询,关注信息反馈,及时协调、落实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做好授课情况追踪,做好记录。

    6)一课多师的课程,建议使用同一个在线教学平台。课程组应通过视频会议、电话会议等进行远程集体备课,探讨在线教学设计,共享教学资源。

    7)因条件限制或其它原因在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院要协助解决其困难。接受治疗、医学观察或隔离的学生,要在他们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或康复之后进行补课。因疫情防控需要无法按时授课的教师,其所在教学单位要协调其他教师代课,或者调整该课程的教学安排。

    (二)合理安排实习、实践类课程教学任务

    1.非毕业班的实习、实践课程:正式开学后进行教学和集中补课,此前也可安排虚拟仿真和实验课理论部分的线上教学。

    2.毕业班的毕业实习:暂停组织毕业班学生在学校、生源居住地或赴外地开展包括毕业实习、工程实训等在内的所有实验、实习、实训、实践活动;确因疫情无法完成毕业实习的,各学院应做好预案,采取其它方式,保证学生不因毕业实习而延迟毕业。

    3.体育课:正式开学后进行。延期开学阶段,体育学院要发布指南,指导学生居家进行适宜的健身锻炼。

    (三)毕业论文/设计

    各学院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2020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尽量不延迟毕业生的毕业时间。217日开始,指导教师可以在线开展远程指导,保证论文/设计写作的进度和质量。需要利用实验室开展的课题,各学院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包括适当延后或变更选题等)。毕业班学生应主动联系论文指导老师,听取指导建议,认真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和写作。

    (四)教务工作

    1.学生的缓补考、注册、休学、复学、恢复学籍、选课、学分替换等事项待正式开学后办理。

    2.延期开学阶段,教务处工作人员、各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安排轮转值班,处理相关问题。未轮转值班人员,要保持电话畅通、网络在线,确保远程办公。

    三、正式开学后的教学工作安排

    (一)课程教学安排

    1.已开展在线教学的课程

    继续在线教学,待疫情稳定、所有学生返校、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后,可根据需要,保持在线教学,或改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教学。课程教学进度不变。已经开展在线授课的教学内容原则上不再另外安排线下授课,腾出一定学时给未开展在线教学的课程。

  2. 未开展在线教学的课程

    1)开学第一周完成选课工作。专业选修课第一周按课表开课;通识教育选修课和重修班课程,第二周开始按课表开课。

    2)教师要准备在线教学课程资源,保证因疫情防控需要未能及时返校的学生能够参加课程学习。待疫情稳定、所有学生返校、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后,可根据需要,保持在线教学,或改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教学。

    3)调整课程学时安排,适当延长单次授课学时,确保课程总学时不缩水。

    3.实习、实践类课程

    1)非毕业班的实习、实践课程

    集中补课。补课时间原则上安排在双休日。取消赴外地教学活动,并可酌情压缩不超过20%课时的教学内容。校外实习可调整至暑假期间进行。

    2)毕业班的实习课程

    ①能及时返校的学生,在不影响毕业的情况下,可按原教学计划安排毕业实习。如影响毕业,由任课教师和课程所属教学单位协商,提出灵活且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报教务处审批。

    ②因疫情防控需要无法及时返校的学生,由任课教师和课程所属教学单位共同商议,提出灵活且合理的解决方案,并报教务处审批。

    4.体育课

    ①已返校学生所选修的体育课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取消室内教学,变更考试内容与方式。

    ②因疫情防控需要未能及时返校学生所选修的体育课程,由任课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形式开展理论教学或发布相关学习资源,布置学习任务,待疫情稳定、教学秩序恢复、学生返校后,再加入选修课程班级学习。

    (二)毕业论文/设计

    1.及时返校的学生,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面对面指导。

    2.因疫情防控需要未能及时返校的学生,继续进行网络指导。要确保进度,尽量不延迟学生毕业时间。

    3.因疫情防控需要无法回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学院要组织网上开题、中期检查、评审、答辩。

    (三)教务安排

    1.注册

    1)及时返校的学生,按正常方式注册。

    2)因防疫需要未能及时返校的学生,由各学院安排注册。

    2.选课

    1)及时返校的学生,第一周内完成选课。

    2)因防疫需要未能及时返校的学生,由各学院帮助选课。

    3.缓、补考和期末考试

    1)缓、补考:待疫情稳定、所有学生返校后择机进行。

    2)期末考试:待疫情稳定、所有学生返校后,视情况调整第二学期各门课程的期末考试时间。

    4.休学、退学、复学、转换学分

    1)及时返校的学生,按正常程序办理休学、退学、复学、转换学分事宜。

    2)因疫情防控需要无法及时返校的学生,可将休学、退学、复学、转换学分申请表格扫描件发给各教学单位教务室,教学单位代为按正常程序办理。

    (四)其他事项

    各学院要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疫情防控需要,及时联系教务处做好教室调换等事项安排,学校将根据需要安排错峰上下课等事项。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本方案具体执行将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按照教育部和福建省教育厅具体通知随时调整。请各学院密切关注学校通知,并及时通知所有师生。

    附件:1. 优质课程资源平台链接

    2. 主要在线教学平台操作指南汇总

    3. 各平台联络交流群

     

    附件1:优质课程资源平台链接


附件2:主要在线教学平台操作指南汇总
按住ctrl单击可以打开链接
一、中国大学MOOC

1.一图看懂中国大学MOOC

2.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使用手册(教师端+学生端)

3直播通知|中国大学MOOC平台系列使用培训日程

二、智慧树网

1.在线大学-老师帮助文档

三、超星、学习通APP、学银在线

1.一平三端使用教程2020(图文版)

2.泛雅平台教师使用手册(图文版)

3.帮助每个老师建门网课(视频版)

4.一平三端在线教学指南(视频版)

5.一看就会的作业设置指南(图文版)

6.ppt及实操课程录屏

7.同步课堂

8.速课制作

四、推荐学习公众号(在微信搜索公众号名称)

1.慕课MOOC平台

2.慕课背景下的教学重构


附件3:各平台联络交流群

中国大学MOOC QQ群 群号765877052

【此群兼做校内信息发布群】

超星平台交流微信群 智慧树网交流微信群

学堂在线交流微信群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华侨大学华园大道旅游楼 邮编:362021 电话:0595-22690013 22693521(Fax) 邮箱:lyxy@hqu.edu.cn 版权所有 1996-2016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 闽ICP备11002060号-4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